为什么你的想法总是不能很好地表达?
如果你的工作内容是技术型的(程序员),你很可能对自己日常工作中的语言表达不太满意。你可能专业知识很丰满,对事情的看法也很独到,但就是讲不好。
你也许还不觉得这是个很大的问题,因为大家会给某种职业贴标签:“XXX就是不善于表达”。这样的说法你听多了,可能会真的接受这种观点,但事实并不是如此。
讲得不好主要有三个因素影响,思考能力、语言能力、心态。
思考能力决定你的表达内容的质量,思路是否清晰、重点是否突出、观点是否独到。
语言能力决定你的表达的内容形式是否丰富、有没有文采,有没有类比、举例帮组听众理解更深刻等。
心态决定你能不能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。
也许你已经可以看出来,思考能力决定你表达的核心内容。因为在日常工作中,工作中的交流是趋于理性的,大家更看重的是你的思路和观点。
为什么是结构力思考?
在工作中我们遇到各种问题时,大脑会习惯性依据经验来思考。这样思考的结果,观点通常是散状的,类似现在微信文章的清单体。散状的观点,重点不突出,各个观点间没有清晰的逻辑联系。这样不能形成严密的逻辑关系,不利于让听众了解你表达的重点,观点之间有可能相互重复、甚至冲突。而在工作中,我们讨论解决方案时,最终是需要团队协作去执行的。这需要方案重点突出、逻辑严密,既能够统一思想又具有指导意义。
因此,我们需要结构化思考的意识。
4个策略助你进行结构化思考
结论先行
将结论(核心观点/内容)作为树形结构的父节点。
以下呼上
树形结构里,子节点要呼应/支持父节点的内容。
合理归类
通过合理地归纳分类,让一个复杂地问题逐步细化,成为可理解、可执行的观点/指南。
逻辑递进
如果能形成时间、重要程度、结构顺序,这几种逻辑顺序,能让人更容易理解和记忆。
先看一个清单体:“如何帮孩子缓解入园焦虑、快速融入幼儿园生活”。
|
|
下面看看,如果使用结构化进行思考会怎么样。
合理选择结构化思考的表达层次
在工作中我们以下有几种场景会发表观点:
临时汇报(电梯30秒)
只有一句话时间,就说第一层。
会议发言(1分钟)
说到第二层。
工作总结(3到5分钟)
讲到第三层。
主题分享/培训 (30分钟)
抓住一个故事/案例展开来,深入浅出地阐述
根据不同场景和时间限制,合理地把握表达的层次和深度,无论是电梯30秒、会议发表观点、主题分享、培训、还是述职答辩都能应对自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