结构化思考——完美应对电梯30秒的思考模型

为什么你的想法总是不能很好地表达?

如果你的工作内容是技术型的(程序员),你很可能对自己日常工作中的语言表达不太满意。你可能专业知识很丰满,对事情的看法也很独到,但就是讲不好。

你也许还不觉得这是个很大的问题,因为大家会给某种职业贴标签:“XXX就是不善于表达”。这样的说法你听多了,可能会真的接受这种观点,但事实并不是如此。

讲得不好主要有三个因素影响,思考能力、语言能力、心态。
思考能力决定你的表达内容的质量,思路是否清晰、重点是否突出、观点是否独到。
语言能力决定你的表达的内容形式是否丰富、有没有文采,有没有类比、举例帮组听众理解更深刻等。
心态决定你能不能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。

也许你已经可以看出来,思考能力决定你表达的核心内容。因为在日常工作中,工作中的交流是趋于理性的,大家更看重的是你的思路和观点。

为什么是结构力思考?

在工作中我们遇到各种问题时,大脑会习惯性依据经验来思考。这样思考的结果,观点通常是散状的,类似现在微信文章的清单体。散状的观点,重点不突出,各个观点间没有清晰的逻辑联系。这样不能形成严密的逻辑关系,不利于让听众了解你表达的重点,观点之间有可能相互重复、甚至冲突。而在工作中,我们讨论解决方案时,最终是需要团队协作去执行的。这需要方案重点突出、逻辑严密,既能够统一思想又具有指导意义。

因此,我们需要结构化思考的意识。

4个策略助你进行结构化思考

结论先行

将结论(核心观点/内容)作为树形结构的父节点。

以下呼上

树形结构里,子节点要呼应/支持父节点的内容。

合理归类

通过合理地归纳分类,让一个复杂地问题逐步细化,成为可理解、可执行的观点/指南。

逻辑递进

如果能形成时间、重要程度、结构顺序,这几种逻辑顺序,能让人更容易理解和记忆。

先看一个清单体:“如何帮孩子缓解入园焦虑、快速融入幼儿园生活”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. 最开始上幼儿园时,大部分孩子会感到压力和不适应。作为家长,不要觉得孩子小题大做,而要认真对待。
2. 提前在家帮孩子调整作息,尽量跟幼儿园保持一致。比如早晨7:30起床吃早饭、中午12点左右午睡。同步作息时间,能让孩子快速适应幼儿园的节奏。
3. 不要在平时借幼儿园抱怨孩子。“还不会自己吃饭,上了幼儿园怎么办”……这只会增加孩子对它的恐惧。
4. 提前带孩子熟悉幼儿园环境。试着坐坐小椅子,上个卫生间,在校园里散散步。熟悉了环境,孩子会更有安全感。
5. 尽快让孩子和老师熟悉起来——和孩子一起与老师聊聊天、当孩子的面夸夸老师,都会增加他对老师的信任。如果有机会提前让孩子和老师接触,那就更好了。
6. 让孩子挑选一件熟悉的物件陪他上学,比如一块手绢、一辆玩具车或一块午睡毯。一件熟悉的物品,能缓解孩子对陌生环境的不适。
7. 不要用欺骗的方式把孩子骗到幼儿园,更不要偷偷溜走,鼓励孩子主动跟你说“再见”。
8. 跟孩子约定时间时,要说他能理解的话。不要说“妈妈5点来接你”,孩子没有“5点”的概念,应该说“你在幼儿园乖乖吃完晚餐,妈妈就来接你”。且一定要说话算数,否则会失去孩子的信任。
9. 让孩子练习表达自己的感受,鼓励他说出需求。不妨引导他多说说学校的事情。习惯于表达需求后,孩子更敢于向老师求助。
10. 分离焦虑,很大程度上是父母的焦虑。你的情绪会传染给孩子,一定要控制好。孩子哭闹时,不要跟他一起难过;一旦约定分别,就安心上班,不要在边上偷看,被孩子看到反而会激起他刚平复的心情。
11. 孩子哭诉时,告诉他幼儿园的好是没用的,要用“共情”的方式沟通——“宝宝,妈妈也想念你”。向孩子表达你和他有同样的感受,这样孩子才会觉得你和他是一个“阵营”的。
12. 不要觉得孩子在幼儿园受了委屈,就在家里加倍补偿。那反而会让孩子觉得“家里这么舒服,还是不要去幼儿园了”。
13. 最后,从入园第一天,你的态度就要一以贯之,不要昨天去了,今天孩子哭得厉害就不去了。相信幼儿园和老师,他们比你有经验。

下面看看,如果使用结构化进行思考会怎么样。

合理选择结构化思考的表达层次

在工作中我们以下有几种场景会发表观点:

临时汇报(电梯30秒)
只有一句话时间,就说第一层。

会议发言(1分钟)
说到第二层。

工作总结(3到5分钟)
讲到第三层。

主题分享/培训 (30分钟)
抓住一个故事/案例展开来,深入浅出地阐述

根据不同场景和时间限制,合理地把握表达的层次和深度,无论是电梯30秒、会议发表观点、主题分享、培训、还是述职答辩都能应对自如。

Blacktea wechat
ex. subscribe to my blog by scanning my public wechat account
记录生活于感悟,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!